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

一念心

無量義經有云: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,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。這是上人給予慈濟人修行的總綱領。但如何可以不起心動念,保持清凈無染的心,如如不動的恒持?感覺就是遙不可及。曾經一位很有佛學修養的師伯和我分享過,如如不動,不要我們沒有任何念頭,而是要我們看清楚并控制自己的念頭。

我們常常執著于一個我。我的東西,我的事情,我喜歡的,我不愛的。我們都希望身邊的人事物可以依照自己理想化的存在和進行。但是如果反觀自照,我們連最貼近自己的--心念和言行往往都控制不好,如何對外境還諸多要求呢?的確,人的念頭就像跳躍的猴子,無法捉摸。有人說,思想比孫悟空的筋斗云還厲害,有時候自己也不懂自己在想什么,一晃神,念頭就飛到了九霄云外。

言行始于意念,念頭都管不住了,當然言行也就常常會有疏漏。所以 上人常說:一念心。如何能守好這一念心?凡是有其法。 上人常說:靜坐常思己過。要常常思過,看見自己的錯誤。常常反省錯誤,漸漸的就能更進一步,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。我們一般對自己的念頭沒有很仔細的看清。就如生氣,大發脾氣,傲慢,無理,任性,妒忌等往往都是不自覺的。等到念頭過了,做了不好的事(如罵人、打人、任意妄為、說人壞話等)后,才偶時察覺后悔。

所以‘靜坐常思己過’可以訓練自己更快的看清自己的念頭。一個不好的念頭起來,馬上就可以察覺。然后就是靜思語,好話,佛學名相派上用場的時候。我們常常提起和記這些名詞和句子,不是要別人問起時答得上來。而是當察覺不好念頭升起,馬上可以有對治的良方。比如被人稱贊了,察覺自己開始要洋洋得意了,馬上就要想到‘贊美當警惕’,沒什么好得意的,接下來還要恒持并做得更好。又如,看到很不順眼的事,馬上就要發脾氣了,要告訴自己‘生氣是拿別人過錯懲罰自己’‘生氣是短暫的發瘋’,讓脾氣等一等,往往在后來發現原來事情不是自己想象的一般,結局也比較圓滿。

這些例子看起來很簡單,好像本來就應該這樣,自己早就知道。但是真正執行起來,當境界來考驗的時候,念頭、感受和情緒就控制了我們的言行。什么好話,什么靜思語,一個都想不起了。所以訓練看清自己的念頭十分重要,靜思語之所以叫靜思語,其中一個含意就是要先靜思己過。通過靜思,看清心念,因為看清就可對治,不然什么好話都只是墻壁上的裝飾、書本上的黑痣、腦袋里還沒學會的招式。

您有常常靜思己過嗎?如果沒有,今天開始,一日一思過,看清自己,才會看見世界從來沒有如此的美麗過。

共勉之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