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

鹿王經

昔者菩薩,身為鹿王,厥體高大,身毛五色,蹄角奇雅。眾鹿伏從,數千為群。
國王出獵,群鹿分散。投巖墮坑,盪樹貫棘,摧破死傷,所殺不少。鹿王睹之,哽噎曰:「吾為眾長,宜當明慮,擇地而遊,苟為美草而翔於斯,凋殘群小,罪在我也!」
  徑自入國。國人睹之,會曰:「吾王有至仁之德,神鹿來翔。」以為國瑞,莫敢干之。
  乃到殿前,跪而云曰:「小畜貪生,寄命國界。卒逢獵者,蟲類奔迸。或生相失,或死狼籍。天仁愛物,實為可哀。願自相選,日供太官。乞知其數,不敢欺王。」
  王甚奇曰:「太官所用,日不過一。不知汝等傷死甚多。若實如云,吾誓不獵。」
  鹿王退還,悉命群鹿,具以斯意示其禍福。群鹿伏聽,自相差次。應先行者每當就死,過辭其王。王為泣涕誨喻之曰:「睹世皆死,孰有免之?尋路念佛,仁教慈心。向彼人王,慎無怨矣。」
  日日若茲。中有應行者而身重胎,曰:「死不敢避,乞須娩娠」更取其次,欲以代之。其次頓首泣涕而曰:「必當就死,尚有一日一夜之生,斯須之命,時至不恨!」
  鹿王不忍枉其生命,明日遁眾,身詣太官。廚人識之,即以上聞。王問其故,辭答如上。王愴然為之流淚曰:「豈有畜獸懷天地之仁,殺身濟眾,履古人弘慈之行哉!吾為人君,日殺眾生之命,肥澤己體。吾好兇虐,尚?狼之行乎?獸為斯仁,有奉天之德矣!」
  王遣鹿去,還其本居。敕一國界:若有犯鹿者,與人同罰。自斯之後,王及群寮率化黎民,遵仁不殺,潤逮草木。國遂太平。

  從前,菩薩是一隻鹿王,體格高大,身上的毛有五種顏色,頭上的角和四蹄都長非常漂亮。有好幾千隻鹿跟隨在牠後面。

  國王出城打獵,群鹿四散奔逃,有跳下岩去,有的掉下坑裡,有的掛在樹藤上,有的身體被棘刺穿,有摔死的,有摔傷,還有不少的鹿被國王殺死。鹿王看見這種情景,鳴咽著說:「我是大家的首領,應該小心考慮,選擇遊玩的地方,現在因為貪圖好草而輕易來到這裡,害了大家,這罪過在我身上!」

  於是鹿王獨自走進城裡,城裡的人看見它,都說:「我們國王真有極仁慈的德行,連神鹿都自己來了。」大家以為這是國家的祥瑞,沒有一個人敢傷害鹿王。

  鹿王來到國王的大殿前,跪下來說道:「小畜貪生,寄居在大王的國界之中。忽然遇上了打獵的人,獸類們奔走逃命。活著的逃散了,死了的亂躺一地。上天仁慈,愛惜眾生,這實在是件很悲哀的事。所以我們願意自己互相推選,每天把鹿供獻給大王的御廚房。請大王告訴我們御廚房每天需要的數目。我們不敢欺哄大王。」

  國王覺很奇怪,說道:「我的御廚房每天只不過需要一隻鹿。我不知道你們因此死傷這麼多。若是真像你所說的那樣,我發誓不再打獵了。」

  鹿王回去後,把這個意思告訴了群鹿,向它們說明禍福。群鹿聽了鹿王的話,自己排好先後次序。應該先去的鹿,在每次要赴死時,先來向鹿王告別,鹿王總是哭泣著對這隻鹿說:「在這世上,眾生都終有一死,誰能躲得掉?你要一路念佛,對那位人王不要有了怨恨之心。」

  就這樣,每天都有一隻鹿被送到國王那裡。有一天,該輪到一隻母鹿了,但卻懷了小鹿。這隻母鹿對鹿王說:「該我去死,我是不敢躲避的,只求允許我生下小鹿之後再去。」於是鹿王便叫下一隻鹿去,意思是讓下一隻鹿替代那隻懷孕的母鹿。下一隻鹿叩頭哭著說:「我當然要去死,但是還該多活一天一夜,我要活到該死的時候才去死,心裡才不會有悔恨!」

  鹿王不忍心叫這隻鹿去送命,第二天,它悄悄地離開了鹿群,來到國王的廚房。御廚房的廚師認識牠,立刻就報告了國王。國王問鹿王為什麼這樣,鹿王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國王。

  國王傷心地流下眼淚,說道:「沒想到連禽獸都能有天地仁慈之心,殺身濟家,實踐古人慈善的行為!我是人的君王,卻每天殺死眾生的生命,來營養自己的身體。我難道性情凶殘,祟尚豺狼的行為?野獸都能做出這等仁慈的事,可真有損作我國王的德行了!」

  國王讓鹿王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去。又下了命令:在國界以內,誰要是傷害了鹿,就與傷害了人一樣受罰。從此以後,國王和他的大臣們帶領教化百姓,百姓們遵從仁慈之道,不殺害眾生,連草木都到了好處。國家因而十分太平。

  偈曰:人命眾生命,此命無所異,我貴牠何賤,殺牠以活己?

‧摘錄自‧《雜譬喻經》及《佛經寓言故事(一)》

沒有留言: